1988年,在莫斯科教师之家的苏联特殊教育师范庆祝会上,在座的有鲁鲍夫斯基、阿格涅祥、马拉费耶夫等教授
学术交流要博采众长,不能只学习一个国家,只学习一个国家是要吃亏的。以前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我们的很多东西都被迫学习日本;后来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主要学习美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又学习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们又开始以学习美国为主。1988年,我去苏联交流,苏联教育部的特殊教育委员会请我去讲美国的特殊教育,来听的都是他们学术界的权威。我很奇怪,为什么要让我一个中国人讲美国的特殊教育呢?他们认为,苏联人讲美国特殊教育,会骂美国;美国人来讲,就会吹嘘自己;而我是中国人,能比较客观地分析美国。我那时已经去美国访问多次,于是结合在美国拍摄的照片分享了我眼中的美国特殊教育。这件事情让我想到了我们中国,我们不能只与个别国家来往,而应该多方面了解更多国家,然后去思考哪些对,哪些不对,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在充分了解和对比的基础上来发展我们中国自己的特殊教育。因此,我费那么大劲儿去搜集俄罗斯特殊教育的资料,去翻译俄罗斯特殊教育学者的著作,就是希望年青一代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更加多元地看待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
我退休后一直想建立中国特殊教育与俄罗斯特殊教育的联系,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元化地了解世界特殊教育。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去美国、英国,但是我们对俄罗斯的了解也要加深。我这一代人跟俄罗斯还有联系,俄罗斯现在很多研究特殊教育的学者都是我的师弟师妹,我们有共同的老师和共同的母校。有了这层关系,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去了解他们的特殊教育情况,向他们寻求资料也比较容易,这对我们有很多好处。我希望借助自己的这些优势建立中俄两国特殊教育之间的联系。俄罗斯以前和中国有相似的地方,我们应该去了解俄罗斯特殊教育发展的情况,了解哪些是稳定的,哪些是变化的,稳定的可能就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变化的可能就是俄罗斯特殊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就要从中吸取教训。我们同时也要了解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特殊教育,这样才能博采众长。就我个人的特殊教育观而言,美国强调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俄罗斯考虑社会需要,我主张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