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箱庭疗法:在游戏中自我治愈
文/陈亚聪
2014年4月16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张日昇教授接受了《幼儿100》杂志记者的专访。
很多人经过张日昇教授的研究室,都会停下来看一眼。因为门口摆着一个装着沙子的敞口箱子,还有一个摆满各种玩具模型的架子。同样的装置,屋内还有一套,玩具的样式也更多,有汽车、船只、小桥、楼房,也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动物、植物等。
1987年,张日昇留学日本。在日本留学以及其后的教学和研究期间,他迷上了一种叫“箱庭”的心理疗法。
也有人把它叫作“沙盘游戏”,即一个人在心理治疗师的陪伴下,随意挑选玩具,在盛着沙子的特制箱子中,摆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样子。1998年,张日昇将箱庭疗法引入中国,并沿袭这一叫法。在他看来,箱庭疗法与中国的园林、盆景艺术相似。而且,“在箱子里制作庭园”很好地展现了这种治疗的过程。
箱庭疗法源自英国,最初用于儿童心理治疗。张日昇认为,“游戏即治疗”。箱庭疗法是一种儿童游戏,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表达情绪,整合身心资源,唤醒自我治愈力。然而,在中国,这一疗法在幼儿教育中还没有得到普遍认知。
调整情绪,普通孩子也可玩箱庭
《幼儿100》:据您了解,箱庭疗法在中国幼儿园普及率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张日昇:在幼儿园的普及率并不高,很多幼儿园并没有设置箱庭游戏室,甚至并不了解何为箱庭疗法。首先,玩箱庭游戏,有家长担心会让别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心理有疾病。其次,幼儿园引入专业的箱庭疗法,成本相对较大。这既包括购买箱庭专业设备的花费,也包括招聘专业老师所需的费用。
《幼儿100》:您刚刚提到有家长认为心理咨询或疗法是针对心理有疾病的孩子,所以并不想让幼儿参加这一类的心理活动。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