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背后的二小思维
共赏感动“外星人”
每一次拿起学生的文集,鑫浩的名字总能吸引唐老师的目光,也总让他想起第一次上习作赏评课的经历。
灯下,唐老师在给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他想起了康静涵老师在工作室时说过的一句话,“有进步的作文就是好作文”。这让原本按照作文等级分类的唐老师突然改变了想法:何不按照选材和语言组织的进步情况来分类呢?作文等级只是考试的评分标准,可平时的课堂并不是考试啊!何不让习作成为孩子们互相欣赏的媒介呢?于是,唐老师按照进步情况分好类后,在原来PPT的第一页“习作讲评课”下面又加了一个题目“习作赏评课”。改完后,他又读了一遍放在第一份的鑫浩的那篇作文……
第二天上课时,唐老师打出了PPT,让孩子们观察第一页的变化,问他们:“你们更喜欢‘讲评课’还是‘赏评课’?”大家一致同意要上“赏评课”。
鑫浩没有说话,他还沉浸在自己的漫画书中。对于这种情况,所有老师和同学都习以为常。唐老师继续说道:“既然上赏评课,那大家就要说说‘讲’与‘赏’一字之差的意义。”
孩子们各抒己见,鑫浩一边看书,一边点头,好像同意了很多人的意见。
既然是“赏”,唐老师就把第一篇要赏的作文打在了投影上。这篇作文一出现,所有孩子的表情都是诧异的,嘴里还发出了“啊——”的呼声,鑫浩被大家的疑惑声惊动了,放下手里的漫画书,抬头看着大屏幕,那种错愕的表情前所未有。
此次作文的主题是“记录自己做的一件家务事”,鑫浩的作文内容如下:
我帮妈妈洗碗,洗得很干净,妈妈夸我长大了,我很高兴!
下面是唐老师鲜红的评语:五好作文!进步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