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暖花开:杨刚与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

从泥到瓷的演变

字体:16+-

小文是五年级的学生,酷爱上美术课。尤其是在手工制作课上,丁肇赓老师从他的眼睛里,总能看到无限的灵感与渴望。

2013年,百旺校区建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沙梦园。沙梦园里有一个大沙坑,孩子们可以在里面挖沙玩沙。每当丁老师从沙坑经过,都能看到孩子们在那里或是城堡探索,或是地道攻防,玩得不亦乐乎。

一天,丁老师看见小文用沙子创造出一个极其生动有趣的形象,本想拍照记录下来,一摸口袋发现没带手机,眼看就要上课了,拍照的念想只能作罢。课间,丁老师带上设备和小文几乎同时到达沙坑,发现沙坑已经被工人抹平,孩子们的作品**然无存。丁老师十分沮丧,身旁的小文眼睛里也充满了失望。

小文在沙坑获得了美妙的体验,创造了生动的作品,作品没有被保留住,即便是拍下照片也只能留下美好的瞬间,作品仍然是没了。怎样才能让小文不再烦恼呢?

丁老师想起自己小时候生长在农村,经常用黄土泥做各种各样好玩儿的东西,做完之后在太阳下面暴晒,干了之后还保留得特别完整。2013年,美术学科开始逐步使用新编教材,在翻阅教材时,丁老师发现每个年级都出现了运用泥塑制作工艺品的“造型 表现”类课程,顿时眼前一亮:是时候了!我要让像小文一样喜欢动手制作、喜欢创造的学生不再烦恼!

2014年9月,依托每周三的课后一小时,丁老师主持的泥塑特色兴趣小组正式成立。在开班前,他在四、五年级的每个班调查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泥塑,孩子们的踊跃出人意料。小文第一时间找到了丁老师,眼睛里充满了渴望,嘴角上一直挂着笑。

泥塑课开始了,从最开始制作简单的作品,到后来越做越复杂、越做越熟练,丁老师和孩子们乐在其中,小文更是制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