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学习教学策略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字体:16+-

马克思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不同领域对人的发展问题做了广泛的研究,他的科学的人的发展观、实践观、交往观等,也为我们研究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探讨人的发展问题时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后才把自己同自然界分开,而成为自然与社会的主体,可以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历史。作为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和自觉能动性几个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是通过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认识、改造自己,并获得自己的属性的。自觉能动性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1]“人,像动物一样,服从着社会的各种法则,但是除此之外,他还能积极地参与创造和改变社会生活形式的活动。”当人发挥自觉能动性与活动对象建立为我关系,驾驭关系,使之服从于自己的目的时,就表现出主体性。可见,人不是完全听命于社会关系摆布的被动生存物,而是能够自觉地、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主体,是社会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为我们正确地看待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正确看待教学中师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及他们相互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二、人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

马克思的研究中包含了有关个人全面发展的系统主张及对人的个性发展问题的认识。他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入手,指出私有制条件下的旧的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的、畸形的发展,这种分工把人的活动强制地固定在某一活动范围内,使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了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人在自身的发展中完全丧失了自由。而大工业生产的出现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要求,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特别强调未来社会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理性的自然展开,也不是人的生命本能的自我扩张,或文化的简单内化,而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社会化的本质力量的极大发挥,人的个性的丰富完美”。即通过社会实践可使因文化内化形成的人的各种潜能素质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从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客观的现实性,同时使人的对象化关系全面生成和社会关系高度丰富,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也就是说,马克思强调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获得自己全面发展的。同时,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排斥人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