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伴随美国行为主义危机而产生的,其研究大都集中在个体认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上。它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认识就是主体用他独特的认知结构去作用客体,与客体之间达成一种平衡状态。实现这一平衡状态的心理要素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这四种要素持续不断的作用推动主体的认知结构不断的由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每个阶段既有量的不同,又有质的不同。这一过程始终是在主体自我调节之下进行的,它体现了主体活动的“内在目的性”在一切水平和全部过程都发挥作用。他强调知识是从学习者内部构成的,思想就是内化了的行动,儿童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必须着重于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他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他提出的发生认识论的两个中心思想“相互作用论”和“建构论”认为,知识不是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而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认识是一种主动积极和不断的建构活动,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而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儿童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一再建构形成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儿童是真正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应让儿童自发地和主动地进行学习。最好使儿童自己找到和发明他自己的答案,如果样样事情都教给儿童,就会妨碍人的发明或发现。
他批评传统教学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强迫学生学习,指出教学要考虑儿童的特点去发现最适合的方法和环境帮助儿童自己去组织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智力水准方面达到连贯性和客观性。他强**学应“把重点放到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发展方面”,教学方法上他提倡采用活动法、自我发现法,这与儿童认知发展和认知建构的自主性是一致的。其基本原理是:理解就是去发现,在重新发现中去构成理解。在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讲课者,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首创性和探索性为己任。他还指出教师应当注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它们是同化作用的动力。皮亚杰的探索让我们重新审视儿童及儿童的活动在他们自身发展中的作用。认知心理学的另一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过程。”所有知识不是杂乱无章地储存在人脑中的,而是以基本结构为基础按编码系统形式被人所记忆和应用的。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概括化程度标志着个体的认知水平,在时间序列上有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会有助于提高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概括水平。他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结构的掌握,都不是可以由教师直接传授的,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即有待于学生自己去构建,去发现。他提倡发现法,而且认为这种方法“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知识,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