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学习教学策略

第二节 学会创造教学策略

字体:16+-

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个人主体性的发挥水平的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具有创造意识与创造才干的新一代列入战略计划。创造性是智力的高度发展和归宿,是以一定的知识信息为基础,由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达到实践活动的最高水平的综合能力。它说明的是个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成效问题。指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突破人类或自身已有的成果,产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或新知识、新见解、新设想、新理论、新行为。它一方面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即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提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即对人类、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的超越,即主体不断克服自身认识和实践的局限,形成对其本人来说前所未有的对于个体发展有意义、有价值的新东西,实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当今世界新理论、新科学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知识量迅猛增长,智力物化周期越来越短,死记硬背、单纯储备知识的学习,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与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创造能力的开发、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新时代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民族的成败与兴衰的重要问题,不可分割的,也是关系到新时代每个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人只有学会创造,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增长知识、形成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好地体现人生的价值。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消除师生的心理障碍

许多人仅把创造理解为对外在事物的超越,认为创造高不可攀,是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的事,与自身无缘;也有人认为创造发明是成年人的事,与青少年无关;还有的人认为创造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等,这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给创造力的培养人为地设置了心理障碍。而事实上,创造力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并呈“常态分配”的连续系列体,它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智能力,除病患的低能者之外,创造能力人皆有之,只有多少高低之分,绝无全有全无之别,而且这种高低多少的差异也会因环境与教育的不同而变化。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各行各业都有创造的可能。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1]柏格森则把进化的过程完全等同于创造过程,认为进化是纯粹的质的创造过程,是质的不断飞跃,“进化是一种不停顿的崭新的创造”。另外,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不仅能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没有青少年时期的知识积累和创造力培养,便不会有创造发明高峰期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