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充;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势必无所适从,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可以说,信息能力已经成为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所谓信息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有效地收集、分析、加工整理、管理、运用和创新信息的能力。它一般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等。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信息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个体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熟练地、主动地、有目的地收集信息的能力。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是创新的前提,大范围地获取信息是拓展知识面的有效手段,快速定位自己急需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如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当地人文与自然资源等,通过阅读、观察、访问、调查、讨论、参观、实验、实践、检索、统计等方法,广泛地收集信息。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信息
信息分析能力是指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的能力。它有助于使原始、分散的基础性的信息由单一变集成,由分散变完整,由零碎变系统,形成高度概括性的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归档。可以根据信息的内容、性质、来源、机能进行分类,使之条理化、档次化。也可以把信息分为原始的、经过加工的、未来的、常规性和偶然性的。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辨别真伪,加工整理。通过分析、审查、鉴别、筛选、分组、比较、汇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其虚假、错误部分,肯定其真实、正确部分。对一些一时辨别不清真假、对错的信息进一步进行核实。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库、电子表格和统计软件等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文字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加工、提炼归纳,根据需要重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