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来是未完成的,发展的方向也是不确定的。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成长为怎样的人,既受外在因素影响,也受自我调节控制能力的制约。人只有学会自我调控,用理智驾驭自我,才能保证在人生旅途上勇往直前,不迷失方向,不误入歧途或者停滞不前。自我意识在意志和行为上的表现就是自我控制。自我调控是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自觉而有目的的掌握。它是个体主动地提出目标,以实际行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自我调控使个体主动发动或抑制、终止某些思想或行为,是个体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自我个性品质发展的过程。自我调控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激励、自我控制和教育等成分,表现为自主、自制、自励、自律、自立等。个体自我控制体系对心理和行为的调节一般通过四个环节完成[1]:首先,主体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社会要求,并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从而激发其自我控制的动机;其次,根据以往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正确评价自己运用这些知识满足需求的可能性;再次,制订能够实现自己目标的行动计划和程序;最后,在行动中运用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鼓励、自我监督、自我命令等各种激励手段,确保行动的完成。在整个行动的执行过程中,个体会对行动动机以及行为计划和执行反复进行调整,来达到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控制,最终实现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自我调控是根据一定的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对自身思想、情感及行为表现等的调节和控制。自我调控中标准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明是非、不知善恶、不辨美丑,就会使学生走向发展的歧途。所以在各科教学中都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渗透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如仁爱、诚实、正直、利他、勤奋、自律、宽容、负责、智慧、公平、正义、真理、尊严、创造、自由、和平、和谐等,懂是非、知善恶、辨美丑,深刻认识到人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正确的自我调控,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意识,为学生自我调控奠定正确的方向基础和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