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是语言、文化、思维的交互体
英语课程目标关注学科育人价值、学生思维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英语教学的重心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转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强调人的思维,强调英语、英语学习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英语学习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用另一种认知方式来思维。2015年,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上,吴一安教授强调:“语言和思维有‘血脉般’的联系,语言和思维、文化不可分割,是高层次思维的介质,在思维和文化品格上具有育人功能。”由此可见,英语是一种语言技能,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以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实现英语的学习价值的;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将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英语语言学习的育人价值。只有看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价值和作为一门学科的育人价值,才能充分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2016年,王蔷教授在广州市“立足文本解读,培养核心素养”的讲座中指出,英语教育教学要“关注课程育人价值,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她强调,阅读教学要促使“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可见教材中的文本是“语言、文化、思维”的载体。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用于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都有着重要影响。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确切地说,文化是人类普遍认可的进行交流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思维是人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做出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再以感知为基础超越感知来探索与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与规律性,就此产生思维。思维要通过媒介间接地反映事物,用已知和经验推测未知来认识事物。思维具有概括性,这在于它对某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经研究发现,思维除了有逻辑思维,还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顿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