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的自我认知是在客观环境、父母的影响和个体内部因素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内部因素
1.一般认知因素
成熟因素在自我认知能力的发生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通过那些有不同的发展问题的儿童发现的,认为自我认知的出现与心理年龄而非实际年龄有关。也就是说,认知自我的能力与儿童一般认知水平的发展紧密相关。芒(Mans,1978)等考察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儿童的镜像自我认知的发展,结果发现,18~22个月的正常婴儿表现出镜像自我认知能力,但是只有少部分唐氏综合征儿童在22个月时通过点红任务,这些通过点红任务的唐氏综合征婴儿的认知能力接近正常婴儿的发展水平;而大部分唐氏综合征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发展迟缓。还有研究发现,当唐氏综合征儿童的心理年龄接近18个月时,他们就能表现出自我认知(Loveland,1987a,1987b)。相似的是,斯波克(Spiker)和瑞克斯(Ricks,1984)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自我认知与认知功能的较高水平有关,特别是与会话能力的出现有关。周念丽、方俊明(2004)关于自闭症幼儿视觉自我认知的实验研究发现,平均心理年龄为23个月的自闭症幼儿已初步具有自我与他人分化的认知,对自己面孔录像的注视时间更长,看自己的录像时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
2.元表征思维
研究者对自我认知与表征思维之间的关系早有探讨,自我在认知心理学中被认为是对自己的心理表征。而延时自我认知的产生可能与元表征能力的发展有关。儿童元表征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同时对一件事物的多种不一致的表征进行整体的表征。波维内丽等认为,这种元表征能力可能是年龄较大的儿童能够通过延时标记任务的重要原因。“年幼儿童不能通过该任务的原因是他们不具有这种元表征能力,这阻碍了他们理解为什么自己在不同地点(或状态)的表征同时出现,他们无法将多种不一致的自我表征按照一定关系或次序统合起来”。元表征能力使个体能够同时对一件事物的多种表征进行表征,理解这些表征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征。在与时间延展自我意识的关系上,元表征可能使个体能够在一种对于“我(客体)”的时间延展概念下来组织曾经、当前和将来的自我表征。因此,通过元表征思维自我的不同表征能够被个体作为自身状态在不同的时间片段中的表征来理解。此时,个体开始能够理解自我的历史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