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期望对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影响
教师期望(teacher expectation)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过去和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未来的学业成就、人格特征和行为表现等所做的预测性认知(杨丽珠,张华,2012)。本研究发现,幼儿的教师期望越高,其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越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布罗菲(Jere E. Brophy)和古德(Thomas L. Good)1970年提出的教师期望过程模型观点,认为教师形成了对每个学生特定行为和表现的期望。在期望的影响下,教师使用不同的行为对待不同的学生,这些传递给学生,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达利(Darley)和法齐奥(Fazio)在1980年进一步指出,教师期望影响了学生自我知觉和解释,学生进而不断修正自我期望。由于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越高,这种高期望就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如对孩子眼神上的交流等,被孩子知觉到后,他会很自然地认为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同时将教师期望转化为自我期望,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教师的期望持续下去,而且学生也没有做出反抗,学生的行为表现就会与教师的期望保持一致(Brophy & Good,1970)。最终使幼儿的自我认知与其表现之间的差距变小,即教师期望越高,幼儿的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越小,教师期望对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有负向预测作用。
第二,幼儿的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是具有普遍性的,尤其在幼儿阶段。幼儿所具有的无所畏惧的感觉,未必在其他年龄阶段也是受欢迎的或者适应的(刘肖岑等,2011)。如果幼儿的自我认知与其客观行为表现之间偏离过大,过分高估自己,形成的积极幻想,也会带来伤害(李凌,2004)。教师作为社会人才的塑造者,必然会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希望幼儿能够从日常行为规范、知识技能、人际互动表现更好,把幼儿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且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引导孩子恰当的评价和看待自己,加之年幼儿童的自我评价特别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Heyman,Dweck,& Cain,1992),长此以往,让孩子的自我认知与其实际表现越来越趋于一致,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可能就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