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6日到清华附小看到一两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老师带着学生整齐地行走,很有节奏地喊着“一二三”。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着,我看着孩子们一边喊着,一边整齐地向前踏步,这就是冬天里最好的一道风景。其实,这同样是,甚至更是童年最美的一道风景——自由地行走,并且呐喊在冬天的阳光之中,让儿童的生命在冬日的暖阳中自由地舒展,感受体贴入微的阳光的温度,稚幼的生命,单纯、温暖,而又丰盈。这莫不是我们对美好童年的期待?
稍有些遗憾的是,我总感觉我所听到的清华附小的孩子们的呐喊声中总带着那么一种文绉绉的原初生命被整饬的痕迹。孩子们的声音虽然好听,但总感觉有一种表面的华丽,缺少基于儿童生命自然的无遮拦的、酣畅淋漓的、生动的呐喊。或者说,孩子们的内在生命**并没有在冬日的暖阳中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在行走与呐喊的过程中,始终清醒地保持着自己的学生身份与对体育课堂的意识,他们还没有沉醉其中,他们没有忘记社会化的自我,而被还原成阳光下自然与自由的生命。许多时候,他们喊出的并不是他们自己,他们更多的也许只是喊给老师们听——是一种面向他人的表演,而不是喊给自己听——在自我的生命视界里,自由地舞蹈。
这不由得让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否就是生命的文饰?教育的起点在哪里?教育是否可以否弃生命原初的淋漓充沛之气?还是应该在文饰的过程之中保持生命内在的、原初的丰沛之气,从而让我们的生命在教化的过程中不失生命原初的**,从而使我们的整体生命形态优雅、健康、丰富,而又不失自然的本色。这对于当下技术化的教育中越来越孱弱的生命原初之气,以及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涌现,还有“男不男,女不女”的生命姿态,特别是我们的教育中男孩子越来越少地具有一种必要的刚性气质等问题,难道不是当下的值得我们深思的教育的根本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