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关键数据与国际比较卷

第五节 不同层次教育机构的人均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

字体:16+-

一般而言,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提升,生均经费总是会提升的。为了杜绝物价水平的影响,我们采用不变价格的方式重新计算生均经费,但这无法剔除经济发展水平对生均经费支出的变动影响。

为了精确地反映教育投入的增长水平,国际上广泛采用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作为代理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某级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生均教育经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一、改革开放以来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变化

首先,考察基础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及其变动。

图5-16 1978—2015年小学、中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变化

图5-16是1978—2015年以来小学、中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整体来看这40年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数是呈上涨趋势的,这意味着在剔除物价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后,我国为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投入的经费也是增长的。

具体来看,1978年我国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为0.03,中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为0.09;到了2015年,这一数据上涨为小学0.18,中学0.23,分别上涨了5倍和1.56倍。

图5-17 1978—2016年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变化

其次,考察高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指数情况,图5-17展示了1978—2016年我国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变动。与基础教育阶段不同的是,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经历了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1978年,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为4.79,到了2016年,这一指数下降为0.35,40年间缩减了12.68倍。

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不断下降,与基础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不断攀升,体现的是我国三级教育间教育经费分配的不断合理过程。2015年的三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分别为0.18、0.23、0.36,相较1978年的0.03、0.09、4.79更为均匀,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