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卷

一、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发展特点

字体: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的关系从单一的服务性联结关系到协同共育意识萌芽、成熟再到协同共育关系建立,三方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回顾40年来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关系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有着不同的要求,教育领域的具体方针政策、各部分关系也随之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在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政策引导下,幼儿园承担起教育幼儿、服务家庭的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初期,“社区”应运而生,“单位”概念弱化,“社区”概念凸显,无形中加强了社区与幼儿园、家庭的联系;当下,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措施,已成为世界范围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有效实现已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任务。

(二)政策的教育导向日益增强,促使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逐渐发展

自1978年以来,幼儿园承担着双重任务,其核心任务是保教幼儿,随着时代的发展,另一任务从使家长安心生产转变为“为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从关注社会生产到重视家庭教育,这一转变意味着幼儿园教育的双重任务的最终目的均指向幼儿,并注重通过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促进幼儿发展,这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也有利于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方面的联结。随着政策教育导向的增强,在家园共育获得关注的同时,社区教育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巨大价值也逐渐受到关注,这使得社区与幼儿园、家庭的关系日益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