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网络舆情领域,很多地方和部门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处理应对方式,但是离建立成系统、全面、精细、高效的舆情干预机制还有一段差距。我们针对舆情干预机制提出几点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提高干预机制的舆情干预的能力。
1.从单方面处理转化为引入第三方干预机制
在敏感和争议较强的教育网络舆情事件中,如果能得到与该事务没有利害关系、在社会上享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以客观、超然和权威的态度发声,就有利于澄清公众的疑虑,还原事实的真相,减轻舆论压力。参与舆情处置的第三方是多样的,包括政府部门、专业机构、权威人士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第三方的舆情处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其是否真正独立,因此依旧遭到质疑。例如,2017年9月,广西大学有部分学生反映宿舍甲醛超标,校方称已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宿舍,但此次进行检测的第三方机构与进场前负责检测的机构为同一家公司,这样的检测结论难以服众。因此,在选择第三方时,关键在于保证其客观、公正,且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公信力。
对于干预的相关主体而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引入第三方干预机制都是有益处的:当事件的真实情况对自己有利时,借用第三方发布结论,避免自说自话;相反,当真实情况于己不利,或者自身确实存在被舆论所指认、质疑、批评的某些问题时,应积极配合第三方的干预,联合第三方发布整改与预防举措,增强相关声明的权威性,这体现出相关主体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公众认可度。
2.从应急性舆情工作转化为建立常态化的舆情工作机制
通过观察以往的教育网络舆情事件不难发现,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相关主体的应对稍显匆忙和滞后,舆情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原因是,舆情工作往往只被作为一个应急性工作,而非持续性工作,导致面对突发事件时准备不足。因此,舆情干预工作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