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

三、大学生强制实习类事件网络舆情反思及建议

字体:16+-

(一)事发前

1.加强对教育类微博话题的关注,提前预测舆论走势

纵观三起典型案例,无一不是在微博爆发的。因为微博是目前学生群体较为活跃的场所,且拥有较为庞大的用户群,因此众多抗议强制实习事件的发起者,都会选择在微博平台曝光。辽宁省教育厅在实时监控微博平台舆情信息时,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其快速、高效、有力的调查与通报,引得了民众的一致好评。因而,加强对教育类微博话题的关注,提前预测舆论走势,才能快速应对舆情。

2.打捞舆论声音,回应舆论关切

在事件发生时,校方应积极主动进入舆论场,了解民众最近关心的核心议题,并综合利用舆情检测平台,对负面舆论做出澄清及科学解释。由于舆情事件每天都有发生,仅依靠人工在全网范围内进行搜索,过程是缓慢而低效的。主动发现舆情而不是被动地被媒体或质疑者找上门来,化被动为主动,如此才能更有效应对舆情传播。充分利用舆情监测平台,实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在重点舆情爆发之前,可通过手机短信、邮件、App、新闻门户网站提醒等方式预警。

3.开通投诉和举报通道,让线上线下的声音得到有效反馈

众多强制实习类事件在微博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无法与教育部门获得有效沟通,因而只能借用间接手段,在公共平台引爆舆论,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若教育部门能够开通面向学生的投诉和举报通道,如开设专门的邮箱或网站,让学生在一个公开的信息化平台发表意见,讨论问题,则能有效避免大范围舆论暴动的出现,也能让有关部门充分了解民意,对舆情事件提前预警。

(二)事发时

1.应积极发声,扭转认知偏差,避免民众不信任政府

我们正处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后真相时代”,民众十分关心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状态,因而对周围的事情也愈发地敏感。政府不积极发声,易导致民众由对政府工作效率的猜忌,转向对政府办公“不作为”的猜忌,由此必定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使政府失去权威和公信力。因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民众的声讨和质疑做出正面回应,才能避免民众陷入“塔西佗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