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实施的场域中,校长的课程领导主要体现在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控。适度的监控可以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率,保证课程发展的一致性,使校长更多地参与课程活动,做课程的实践者、探索者、先行者和示范者。校长要成功地领导课程实施,须有以下几方面的行动。
(一)校长要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恪守课程与教学的融合
教师课程意识的转变是校长课程领导中最大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显得异常重要。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念和思想,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它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行动。正如吉布森(Gibson)认为的那样,社会群体的成员拥有的信念和态度代表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又体现于他们的活动中。[54]教师的课程意识必然影响着校长的课程领导。因此,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特别是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充分发挥其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增强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成课改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层面,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核心,除了学校组织统一的教师培训之外,作为课程领导者的校长应该协助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鼓励他们进行教学反思,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发挥特长优势,开发教师潜能,重视教师的价值。[55]当然,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也应该主动地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课程能力,尤其是通过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方式的优化等来提高教学效果。实力相当的学校之间也可以通过举办教学比赛的方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另外,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校长和教师还不能正确处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这种状况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认为,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四大缺陷之一,就是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相互隔离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研究。如果课程与教学永远处于分离状态,教师的课程意识就永远不能予以唤醒或催生,那么,教学就永远只能是照本宣科式的知识灌输,而不是一种对话的过程、一种灵性的旅程。这样的话,课程与教学就无法走向融合,教师的课程意识就永受物蔽。课程与教学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也不是主从关系,更无先后之分。它们是一个同一的过程,教学是课程的展开,课程在教学中生成。唯有还原二者的本初,方可真正落实校长的课程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