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感动了千万人,那真挚而平实的歌词写进了观众的内心,引起观众的共鸣。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在歌手自弹自唱的同时,背景配上了网络名人大萌子的“30年父女合影”,30张照片凝聚30年父女情。看着牙牙学语的小萌子慢慢变成亭亭玉立的大萌子,也看着英俊挺拔的萌爸慢慢变成夹杂白发、脸露皱纹的中老年男人,我们在感叹岁月流逝的同时,可能感受最深的就是浓浓的亲情,那如山的父爱,那舐犊情深的恩情,让很多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人都是感性的动物,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也要设法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发学生的认同和共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德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发生的作用来分析,德育模式可以分为内发型和外铄型。其中,外铄型的一个代表是传递—接受模式,认为学生的大脑犹如盛装美德的袋子,德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师传授,把社会上大多数人认同的诸如诚实、责任、友谊、坚强等一系列‘美德’装进学生的‘袋子’中,并根据这些知识去判断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进而采取相应的道德行动。但无数的实践表明,知识并不等于思想品德,特别是通过说教、灌输和死记硬背而掌握的知识更不等于品德。所以我们主张内发型的德育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张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内心的价值观和良好品行的释放、流露,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取向和需求,德育过程的安排、内容的选择都必须服从于学生的内心需要,触动学生的心灵。”[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