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必须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才能促进教师专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归纳学者们对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不同划分方式的共同点,结合实际调查结论,我们可以大致概括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并据此分析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思路。由于教师的从教年限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道德发展水平、心理需要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从从教时间角度大致划分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由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速度并不一致,所以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时间划分只是一个大致框架。
(一)职业生涯进入阶段(从教0~4年)[1]
刚刚入职的教师,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仅仅三四年的教师,处于职业生涯进入期。处于职业生涯进入期的教师的特点在于:第一,作为初任教师,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与适应问题。步入职场,选择了教师职业,便开始了教师职业生涯。面对全新的环境,他们不再是学生,而是正式的教师,必须适应教师角色的要求,承担作为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以教师职业要求规范自己的职业生活。初入职的教师如果不能尽快实现这种角色转换,不能迅速、切实地进入教师角色,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就失去了基本前提,教师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也将受到一定阻碍。第二,初任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特点与职业要求的认识模糊。虽然师范生在入职前有教育实践经历,但短暂的实习经历无法让教师深刻领会到教师职业的各种要求。初任教师对职业特点及职业要求的认识尚处模糊阶段,不能充分依照职业要求从事职业活动。第三,由于职业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初入职的教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与危机,心理压力较大。尚未入职时,学生对今后从事的职业了解不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有远大的抱负。而入职后,经过初步的职业体验,年轻教师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例如,教师感受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艰辛,从教之前对教师职业的神圣崇高性认识容易遭遇现实的打击。又如,教师由于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受挫,入职之初的职业冲动与热情会逐渐消退。在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前,在教育教学的努力与失败面前,初入职的教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动摇,也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造成较低的自我评价。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缓解,不仅影响到教师的去留,即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与否,而且影响到教师今后的发展,即他们今后将成为什么样的教师。研究发现,在美国,约有30%的初任教师在1~2年内离开了教学岗位;10%~20%的人在5年后又离开了教学岗位。总起来,大约50%的初任教师在7年之内离开了教学岗位。[2]因此,职业生涯进入期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