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分析,明确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指向
创建学校特色的目的究竟为何?是真正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吸引优质生源、提高升学率、改善知名度、显示领导政绩抑或应付行政指令?透过我国当前学校特色创建实践中“过于集中的特色”“表象化的特色”“粉饰性的特色”“偷换了概念的特色”“不可能的特色”等现象,可以推测其中种种不同的目的。如果教育行政部门没有阐明学校特色创建的清晰目标,学校对特色建设的选择就会失去合理的依据,甚至变成需要校长苦思冥想的功课,特色建设实效也就无从谈起。
1.分析区域范围内高中发展的现状
推进区域内高中特色建设,除了要考虑国家对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措施,还要深入分析本地的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设计。
例如,北京市在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时,首先分析了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1]:当前,北京高中教育面临着同质化现象的挑战,这几乎是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分析原因:首先是学生及家长升学需求的趋同,这种升学的刚性需求促使高中学校不得不把升学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其次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一性、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统一性决定了学校多样发展的空间不足;第三是普通高中肩负着为人才成长打基础的教育职责,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产生同质现象。目前,北京市高中教育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在: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高中多样化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提供了物质保障;北京市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实现,减缓了一部分学校的升学压力,为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北京市高校众多、科研院所遍布,为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智力支持;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不乏一些百年老校和名校,一大批有思想、有影响的校长成长起来,为高中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队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