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由于要参加县上的学科大比武,所以这个寒假给自己定了硬性任务,多看课堂实录,让自己学习借鉴。最有意思的是,我发现了一个既可以休息又可以学习的两全之策:那就是躺在**,戴上耳机,“听”课堂实录。这样,既可以休息腰椎,也可以学习,真是好办法。
我“看了”吴正宪老师的《五年级数的整除复习》和“听了”“估算”这两节课。已经在吴老师的书里看过了教学设计,甚至很多精彩的片段已经作为典型事例出现在了书中,所以是相当熟悉的两节课。然而,完整地从课堂上来学习,还是收获了很多。吴老师课堂上的语言,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强劲有力,不是曾经以为的那种“温柔”,然而就是在这种有力量的声音中,才再次感觉到吴老师的“力量”,非比寻常。
第一次接触到朱乐平老师的课,是“听了”他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前也从未看到他的“理论”,所以这节课让我非常震撼。一节课,五道练习题,朱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有谁听懂了我说的话?简洁、干净、利落,然而思维含量却非常高。想起了银老师曾经谈到朱老师的课,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他不赞同,其实这才是简单中的不简单啊。如果能把课设计到这么简单干净的份上,其背后的思考和付出,是不容小视的。
“听了”黄爱华老师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圆的认识”。大小比较这节课,曾经听人提过,长江队和黄河队的比赛,串联起了整节课,特别是6和9的调换,是课的**。这次得到完整的欣赏,不得不再次佩服。“圆的认识”,听过华应龙老师的,还有北京一位老师的,还有张齐华老师的两种完美设计,这四次课我觉得已经很好了,然而黄老师能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再次构建自己的课堂。在林良富老师的书中,其实有一段对黄爱华老师的最恰当评价:听黄老师的课,感觉就是在一次次师生的对话中完成的,然而这种对话不仅仅是一问一答的形式,那里有生生的、师生的对话,有着很高很高的思维含量。特别提到,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对话能力,还专门去学了一段时间的相声。呵呵,怪不得我总觉得黄老师特别像相声演员大兵,不仅是说话的腔调和语气,甚至连外貌都有几分神似,原来黄老师真的是去努力学习过的。这种“功夫在诗外”的精神,真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