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徐常青老师在执教“重复”一课后,做了一个报告,题目是“简约——数学教育的理性回归”。然而,我却没有用他的题目,从他的报告里,“拣”出了这个题目:“拿什么给你,我的学生?”是的,这是徐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自己日常求索的问题,今天,在徐老师的报告里找到了答案。以下是徐老师的报告简记。
学生对老师说:数学无处不在。在课上,我们能给孩子多少知识呢?知识不断更新,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少之又少,我们又能给孩子什么呢?如果能给孩子一双捕捉数学的慧眼,那将是功德无量的事。智慧的目光,灵动的思维,如果没有思维,就是没有人性光芒的课堂。让思维的河流流淌起来,让已有的经验和现在的经历发生冲突。我们的课堂应该让孩子立起来,站起来,和我们平等地对话,基于思维,基于认识。整节课,学生拦不住,摁不住,就想说,就想表达,为什么?第一,事件简单。第二,矛盾冲突明显。第三,学习氛围宽松。第四,老师在彷徨,在犹豫,在暧昧。第五,老师常常用怀疑的目光在审视,并把这种目光带给孩子,这就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批判性。只有有了批判,才有了真正的创造。没有大的数学观,全景的数学观,怎么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呢?数学简单,数学使一切科学变得简单,让数学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孩子并不会因为事件的简单,而降低思维的价值。只有熟悉的,他才容易理解和面对挑战。课堂应该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简简单单上课。
从仰视到俯视,知识不变,是孩子在成长。所以,我的简约教学追求,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有三个澄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一是原有的资源叫认知经验,老师要尊重;二是现场的资源是生成也叫体验,老师要创造激发和获得;三是能引发他未来的经验,老师要帮助储存,为下节课服务。这才是系统的课程,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什么叫“课堂教学的正确答案”——来自学生个体思维的,能够自圆其说的答案,全都是正确答案。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