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第三次说课是选择实践活动的内容来练习,说一年级下册的课:“今天我当家”。
有了说课(二)的失败,说课(三)就变得越发小心翼翼了。课后,听课老师们的意见罗列如下。
第一,关于根据4个数字写算式的部分,用时太多,算是复习引入吗?8分钟的时间太长。
第二,这节课,其实是运用以往所学的计算知识来解决购物中的问题,计算是重点,老师应该多总结算理。
第三,对购物的结果,可以分组交流再汇报,以呈现计算的多样性,这样可以加大练习的量。
第四,应强调算法的多样性,并突出对算法的优化。并且在板书上,要体现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有所标识。
老师们说的都有道理,我应该虚心接受。对于第一部分用时过长,我的初衷是不打算把它作为复习部分的。抢答比赛就算是复习,用数字组成算式,并想象在不同的环境下算式会表示不同的意思,目的不是复习,是想更进一步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算是对教学目标1和2的达成。对于估算,我这节课看得比较重,从估计钱够不够用到是用得多还是剩得多,都有体现。而对于算法的优化,在汇报40-2-8,可以先看2+8=10,再想40-10=30;还有计算12+5+10+9+3,汇报先看5+3+12=20再看10+9=19,最后20+19=39元;还有对100-39,也汇报了不用列竖式,就找个位和十位数的关系即可。
说完课之后,总是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总有感叹:做设计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是实践活动的课例,不知道这样构建行不行。确实,好像学生的计算练习在这种设计中少了一些,我带着孩子们的计划购买了5种物品,但其实是有很多其他方案的。而且就时间分配来说,40分钟的现场课,花5分钟来复习比较好,然而对于20分钟的说课,5分钟的复习时间比例是否就大了些。在时间的分配上,应该花在重点的地方,否则就是重处不重,轻处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