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这些语句老师们可能耳熟能详,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很容易陷入“教课文”的泥潭,还是以关注课文内容为主的串问式、分析式教学,心中没有“语文课程观”。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改变我们的学科教学思维方式,倡导“六要素”教学方式。其中“知识、能力、情意”三个要素就是教学思维方式,也就是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本节从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的含义和目标设置的解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明确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真正做到“教什么”心中有数。
一、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的含义
对于知识、能力、情意的论述,各种著述多如牛毛,但小学语文学科中知识、能力、情意的内涵较少论及,或者说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专家尚且如此,别说是我们普通的教学一线的教研员。所以本节中对知识、能力、情意的含义的阐述只是站在一线教师容易理解的角度,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来作诠释,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的含义
我们以下述界说为基础,确立“小学语文知识”这一概念的含义:
皮连生说:“可以把知识定义为个人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被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通过书籍或其他媒介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广义的知识观已将知识、技能与策略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