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要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节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行为方式

字体:16+-

“六要素”教学方式中“主动、互动、能动”是教学行为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与新课程的理念一脉相承。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六要素”教学方式的“主动、互动、能动”就是与“自主、合作、探究”一一对应的。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主动、互动、能动”的教学行为方式,本节从小学语文学科的“主动、互动、能动”的含义和小学语文学科的“主动、互动、能动”行为的设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语文学科的主动、互动、能动的含义

“主动、互动、能动”是教学行为方式,更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要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首先要了解“六要素”教学方式中“主动、互动、能动”教学行为方式的含义。

(一)主动的含义

主动,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语文学习的内容、时间、进度上,更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

在新课改之初,我们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将自主学习看得过于简单和机械,大部分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多安排学生自学。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因为自学只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浅层的表现形式。那么,自主学习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是否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他们的学习是否变被动为主动。也就是说,凡是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或学习行为都是自主学习。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对课文的理解、事物的认识等进行质疑问难,对同学的发言能主动提出不同的见解,能自主地选择识字、读书方法和合作方式,自主利用学习资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