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知识、能力和情意是我们理解的教学目标,教学思维方式。对任何的教学目标,这三个层面都应该是整合起来的。新课程的设计者也强调“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并且“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的”。而这个整合的“锚”,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行为方式。
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1)教学是由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教学事件)组成的连续过程,每一个教学行为都能引导学生经历特定的心理过程;(2)在教学行为中,学生经历的心理过程都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元认知过程三个方面,正是这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将知识、能力和情意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3)教学行为方式是特定的教与学的方法和教与学策略的具体表现形式,高效能的教学取决于教学行为整合三维目标的水平。
我们理解的教学行为方式,主要包括了主动、互动和能动三种教学行为方式。
一、小学品德学科的主动、互动、能动的含义
小学品德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体现了综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甚至可以定位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课程。因此,小学品德学科的教与学,更能体现主动、互动和能动的教学行为方式的特点。
1.小学品德学科的主动的含义
小学品德课程尊重儿童参与活动的权利。“让活动真正成为儿童的活动”是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儿童是课程的核心。品德课程的教学应激发儿童主动想做什么,而不应是由教师支配儿童做什么。教师可以通过与儿童一起讨论活动计划,提供选择活动内容、方式或合作对象的机会,引导儿童积极地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儿童的反应及时调整活动,让儿童参与活动评价等途径,发展儿童的自主性、思考与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