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李长吉.教学论思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文喆.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朱晓燕,徐俊仪.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北京:世纪知识出版社.2007.4.
[8]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1-5 选修6-8.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9]崔允漷.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3]季苹.教什么知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4]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5]徐慢.中学政治教师教学基本能力解读与训练[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
[16]石中英.教育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7]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析和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18]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1993年版).
[19]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124.
[20]派纳,等.现代教学论发展[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