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庄子》英译:审美意象的译者接受研究

第三节 “意象”传译的美学思考

字体:16+-

本章上节分析了庄子意象思维的审美特征,并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庄子》哲学通过文学手段来表达。闻一多直接把庄子比作诗人,“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怅惘,圣睿的憧憬,无边际的企慕,无崖岸的艳羡,便使他成为最真实的诗人。”[1]“实在连他的哲学都不像寻常那一种矜严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皱眉头,绞脑子的东西;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2] 可见,庄子的文学魅力非凡。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来源于其艺术性,“对读者而言,文学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审美或诗学效果。”[3] 因此,就文学翻译来说,能体现译作审美价值的翻译是上乘的翻译。文学译本也因此具备了双重功能:一、作为翻译作品存在,二、作为文学作品存在。

一、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与意象再造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讨论在译界由来已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辜正坤根据翻译对象的性质,以及翻译对象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讨论这个问题,他认为:“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对于机器才能完成的翻译活动来说,翻译当然是科学:但还有大量的翻译工作只能用人脑来完成,如高级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翻译,换言之,还需要人脑的创造性劳动才能进行。因此,对这些翻译对象来说,翻译又是艺术。”[4] 王宏印按照翻译涉及的文体把翻译划分为再现类和表现类文体:“再现类文体是指以写实和直接交际为主的文体,在创作上是实际的实用的,在翻译上也是科学的再现原作风貌的。例如,应用文体、科学文体、论述文体以及新闻文体。而表现类文体则要求更多的主观想象成分和艺术手段处理,一般指文学作品的翻译,诸如散文和小说,戏剧和诗歌……表现手法类似于绘画中的写意画法和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或曰自由翻译。它在总体上模仿创作手法而不是求得字面形式的对应……”[5]如果在以上两位学者的讨论框架下来看《庄子》的英译问题,本研究认为《庄子》以其浪漫的想象,瑰丽的文辞在文学上达到了高峰,它以寓言故事的写作方式邀请读者参与对话,取得共识而属于表现类的文体,就其创作思维来看并非科学思维的产物,而是审美的意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庄子》的英译也应注重其艺术性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