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庄子》审美人生境界之意象英译
探讨审美意象的英译问题之前,需作以下说明:建立在学界基本达成的共识——内七篇为庄子本人所撰写的前提之上,本章所选择的审美意象皆出自《庄子》内篇。本研究的前提是《庄子》(内七篇)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境界提升这一主题,而无意于考证《庄子》一书的历史问题,例如《庄子》究竟有多少个作者等。[1] 由于文本中“意象”的研究离不开创作主体的意图,[2] 因此不把《庄子》一书与庄子其人作二元对立的分析,认为《庄子》中的审美意象来源于庄子审美的人生体验。李泽厚认为“逍遥游”体现了庄子审美的人生态度,[3]“庄子的哲学是美学”[4]。庄子超越了现世的功利而以诗意的“与道同化”的生存为旨归,他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审美的、和谐的。经过对《庄子》内篇各个审美意象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判断,本研究认为围绕精神境界提升这一主旨,按照从低到高来划分共有三个阶段:处世——超凡——体道,各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审美意象,而每个阶段中的审美意象之间都是“同体异象”的关系,就是说它们为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旨而并列存在。[5] 意象本身具有隐喻和象征的特性决定了它存在的不确定性,但是通过对文本意象的分析发现各个审美意象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联系的,这就为发现文本背后意义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定性提供了依据。
本章将遵循的基本论辩顺序是:一、表明本研究所认为的《庄子》中审美意象之正面含义。其根据是历史上注疏的解释,并结合笔者对内篇义理整体上的分析,以及意象原型意义的发现;二、考察现有译本的关于审美意象传译的不恰当的译文;[6] 三、阐明可能改进的方向;四、表明不恰当的传译如何与其对应的文化审美特征相联系,并指出其与源语文化审美特征之间的差异。英译者对审美意象的接受存在异读,不是单纯的误译问题,而是对庄子审美的人生境界在某种程度上的忽视、降格或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