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巴赫金学派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研究

第六章 话语——一个统一诸范畴的革命性酵母

字体:16+-

第一节 巴赫金的话语理论与传统语言学研究视野

巴赫金的确是个谜。解读巴赫金也和人类的认识活动一样,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迄今为止,关于巴赫金,国际学术界已经有过3次发现,每次发现都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截然不同而又意境深远的巴赫金。对于巴赫金的这3次发现,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至今天。公允地说,每一次这种发现,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前稍有不同的巴赫金。巴赫金热首先在西方兴起,而后才反馈回苏联(俄罗斯),这本身也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初识巴赫金,人们大都把他当作一个旷世奇才,一个具有百科全书式广博学识的隐士型学者;而再识巴赫金,人们对他的印象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开始有了更多的疑问和不解,对他的“庐山真面目”似乎一时尚难以确定。而在今天,巴赫金在成为一种国际学术界的“工业”外,其所给予人们的困惑也越来越深,越来越多,他的面目反倒比以前更加难以确定了。不但如此,国际学术界除了拥护巴赫金者外,现在反对或者不赞成其理论学说的也大有人在,且其呼声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响。现在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巴赫金多多少少是个多面体,因而问题就在于:究竟哪个巴赫金才是巴赫金的“庐山真面目”呢?毫无疑问,巴赫金的所有学术成果,一定有一个代表其精髓的“核”所在,但这个理论核心究竟何在呢?诚如米·列·加斯帕罗夫所描述的那样,“巴赫金世界观的有机统一性被肢解成为一些个别论点:关于对话的,关于诙谐文化的等等。而这是合乎规律的:正如巴赫金号召自己那一代对话者们从过去的文化中仅只撷取那些他们认为对自己必需的东西一样,如今,新一代的对话者们也就从他本人的著作中仅只撷取那些他们认为于自己有必要的东西了。”[1]按照巴赫金本人的解释,他写于各个年代的著作,都是“同一个思想主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俄罗斯关于巴赫金第一部论著的作者弗·索·比勃列尔指出:我们必须把巴赫金的著作理解成为同一本书,这本书的各个部分是一线贯穿的,完整统一的(或是被相互陌生化了的),作者为此采用了各种逻辑手法,如过渡、转折、改造,撕裂、重新表述等等,不一而足,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