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和波斯战争后,波斯帝国走过了它向上发展的巅峰时期,再也没有了过去那种四处用兵,攻城略地的锐气。当年居鲁士、冈比西斯和大流士时期那种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攻无不克的气势再也没有了。虽然它灭亡希腊的野心不死,但却再也无力派出大军去远征了。而且它内部的各种矛盾,包括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地方和中央的矛盾、民族矛盾等都日益公开化、激化,波斯帝国的腐朽性日益暴露(色诺芬在其《长征记》中有所揭露)。但是,波斯帝国也不是弱不禁风,因为,在此之后,它不仅还征服过一些地方,而且在希波关系上也并不都是退居守势,相反,它利用希腊各城邦的矛盾,纵横杯葛,为自己捞取好处。
公元前449年,卡里阿斯和约的签订结束了希波战争。在希波战争结束后的一个时期里,双方的关系还是很紧张的。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一世希望这种和平能维持下去,不愿扰乱新近取得的和平。所以,公元前440年,波斯帝国的吕底亚行省总督皮绍特涅斯(Pissouthnes)曾支持过萨摩斯反对雅典,不过他派遣腓尼基舰队去救援他们的企图没能实现。而且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和希腊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紧张的,因为这些总督在征集赋税时可能遇到了来自希腊人的干扰。
在这一时期,波斯帝国和希腊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即一方面,希腊人对波斯帝国怀有仇恨的心理,但另一方面,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矛盾也很深,而且由来已久,它们都想成为希腊的霸主,但却势均力敌。它们都无暇同波斯人斗争,而且它们还想借助波斯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称霸希腊的目的。而波斯人也想利用它们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波斯人采用的是贿买的方法,即用黄金去贿买希腊的政治家,贿买个别的希腊城邦,来实现自己通过战争没有达到的目的,用大量的波斯黄金有效地去促进希腊的分裂。实际上,这种贿买政策早在薛西斯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例如,修昔底德就曾说到斯巴达人波桑尼阿斯和波斯人之间的关系,并引用了薛西斯给斯巴达人波桑尼阿斯的信来说明问题。薛西斯的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