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播学理论基础与实战练习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字体:16+-

一、名词解释

1.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且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2)模式与一定理论相对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

(郭庆光)

【参考知识点】

模式:是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一种直观的间接的描述,也“是对相对简单状况所做的象征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设想,拥有同原始的客观体系相同的结构属性。”模式是历史的产物、现实的抽象、原物的映现、理论的简化形式。

(邵培仁)

2.传播模式: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性的拥有同现实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于是,传播模式也就成了我们正确认识传播现象的一把钥匙。

(邵培仁)

3.“5W”模式:由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就是沿着拉斯韦尔的这条思路形成的。当然,作为早期的过程模式,这个模式还是不完全的,这主要表现在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拉斯韦尔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郭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