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媒社会学

第三节 对博客的社会学研究

字体:16+-

博客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传媒类型。它既依附于互联网,带有互联网的共性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被看成互联网的衍生传播类型、子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1993年,博客在美国就已经产生。1998年1月17日,博客首次集中报道了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绯闻案,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2002年8月29日,博客中国发布了《中国博客宣言》,标志着博客开始在中国出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平均近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

“博客”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对应英文名称Weblog,或简称Blog,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方式,通常处于不断更新状态,Blog里的文章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所以称为“网络日志”,或简称为“网志”。一是对应于英文名称Weblogger,或简称Blogger,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一般将人们在网络上利用博客工具,创建博客网站,写网络日志的现象通称为博客现象。简单地说,“博客就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用《华尔街日报》著名记者佩姬·努南的话说:‘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有思想而奇特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22]博客的产生与发展,实现了信息低成本快速传递和信息资源广泛共享。在博客网络互动行为中,既有个性化的自我表达内容,又有最为公共性的自我呈现形式,将个性化特征和社会性特征汇集一身,且并行不悖,“自由、开放、共享”是博客的本质特征。

博客的兴盛与发展,正在变革着人们既有的互动行为模式,有关博客网络互动行为动机的探讨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于社会学来说,网民这一全新社会群体出现的重要意义在于:互联网在连接电脑的同时,也连接了使用电脑的人,而一旦通过电脑网络将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电脑网络就变成了社会网络。与传统的社会网络相比,在这种因电脑联网所形成的虚拟社会网络中,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社会结构都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其中,对网民的网络社会行为的社会学研究在理论上尤其重要。”[23]网络社会行为是传媒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对博客的社会学研究即隶属于这一研究视阈。以下研究关注的对象即博客网络互动行为的动机,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博客网络互动行为动机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博客的特点、积极社会作用及其带来的问题,为发挥博客的正功能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