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范畴。传媒内容受社会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反映社会主文化;在一定条件下,传媒内容就等于社会主文化。社会主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导价值观——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与此相近的概念是主导意识形态。“主导意识形态一词指的是,协助维持特权阶级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利益的文化信仰与习俗。最早使用这个观点的,是匈牙利马克思主义者乔治·卢卡奇和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葛兰西,而美国学界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接纳这样的观点。依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导意识形态,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存在的。”[4]在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即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决定的文化价值观,是由党和国家政权所提倡的、为多数社会成员接受的价值观。
传媒内容与社会主导价值观有因果联系。这种联系在很多具体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有充分的体现。下面以改革前后对两次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对比这两个时期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以揭示传媒内容的核心影响因素,并对传媒运作规律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角度作探讨。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7.8级强地震,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在顷刻间被夷为平地。当时,我国正处于“**”末期。社会主导价值观还处在政治挂帅的时期,政治价值高于一切。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其破坏程度、影响面丝毫不亚于唐山大地震。但这个时候,社会主导价值观已转到以人为本上来了。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权利,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逐渐确立的主导价值观。两种不同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决定着新闻报道的内容有着根本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