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听的,但也可以“看”。
科学技术的发达,早已让人可以通过拍摄和录像技术,在听音乐的同时“看”音乐。当然也可以说,是在“看”音乐的同时听音乐。
古典音乐音像制品,大致有音乐会和歌剧演出实况之分,不过基本上都有后期制作。尤其是歌剧,很多录像是对多个演出进行剪辑、拼接而成的。另外还有歌剧电影、有专门为制成“录像制品”而拍摄录制的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小提琴等音乐制品。早期(20世纪40—60年代),有一些“纯粹的”(没有作任何后期加工的)音乐会录像。不过都是黑白片,拍摄角度也比较单一。
还有一类,就是音乐家的传记片,包括一些排练的录像。古典音乐音像制品的载体,则经历了从录像带,到VCD、LD,再到DVD、蓝光DVD。当今古典音乐音像制品是DVD和蓝光DVD的天下,音频和视频质量都很高,极大满足了爱乐者对声音以及画面质量的要求。
不过人的视觉与听觉往往并不能和谐相处,再加上想象力的参和。聆听音乐,想象力有时会发挥明显的作用,而太具体的视觉结果,却又容易“伤害”到想象力。此时,视觉与听觉这两者,不仅不能“互补”,反倒形成“掐架”,最终造成音乐欣赏的“综合效果”欠佳。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体会。
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等乐队作品,“基本上”是适合“看”的。欣赏这类音乐的音像制品时,“看”指挥家的动作、表情、肢体语言等,常常对体会音乐有所帮助,也欣赏到了指挥家的风采。如卡拉扬、索尔蒂、伯恩斯坦、切利比达克、阿巴多、(小)克莱伯、海廷克、杨松斯、蒂勒曼等历代指挥大师,指挥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布鲁克纳、柴科夫斯基、马勒等伟大作曲家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