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在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的年会上认识陈清业。其后,他请我去他家看他的画,此时我才知道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欣赏了他的画之后,他又赠我《祖母的话》《绿野童心》《绿野泡泡》三本儿童文学集,啊,原来陈清业不只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作家。回到寓所,乘兴在这三本书中挑一些篇章阅读一过,我为文章中烂漫天真的童趣深深吸引住了。作者深情回忆儿时乡村的生活:竹篱茅舍,田野蛙鸣,夏夜繁星……一幅幅可爱的画面将我带入也曾经度过的儿童岁月。
今日当翻看清业从新加坡寄来的新出版的水墨画画册时,思绪忽然与他曾经送给我的三本儿童文学故事集接上了。尽管这本画册中所画的不是儿童生活的题材,但画中所洋溢的精神分明是烂漫天真的童趣。
看这《大千观荷》,画中的人物是张大千——著名的大画家。画中的张大千已入老年。老年张大千如何画?清业在这里显然是很动了一番心思的。画面上,作为大画家的张大千在神情专注地观赏荷花。这一构思本身是独具匠心的,一是切合画家身份,二是体现人物对美的热爱,三是体现出老人一颗通明透亮的童心。这第三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众所周知,在对美的热爱上,也许没有比孩子们更为敏感的了。孩子们对世上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体量不大、色彩鲜明的自然物如花朵、虫鱼等,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清业的《大千观荷》选取观荷这一题材来表现童心是恰当的。当然,喜欢观荷的不独孩子,成人也喜欢,画家更喜欢。不过,不同人物的观荷是有区别的。画家观荷为的是画荷,有着专业性的目的;孩子的观荷则纯是欣赏,也就是审美。这种区别应能从他们的神情上体现出来。清业的《大千观荷》,顾名思义,立意是画家观荷,有意思的是,他将画家的观荷与孩子观荷的区别模糊化,或者说,径直将画家专业性的观荷画成了孩子纯审美性的观荷了。画中人物虽然须发皆白,虽然老态龙钟,然而,观荷时那专注的神情、那握着拐杖的似是在微微颤抖的手,颇有几分儿童的天真、好奇。这是孩子眼中的爷爷形象,而这爷爷又分明有几分像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