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

第一节 健康新知

字体:16+-

——健康成就未来

一、健康的新理念

上述这位同学或许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人,我们可以看到她或许不够枝繁叶茂,却时刻传递着积极的信息,她在努力生长,努力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很多同学会很羡慕这样的人,不是因为相貌、家世,而是因为健康,羡慕她积极、乐观、向上的生命力,她用良好的体质、积极的心态、助人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诠释着“健康”的真谛。

健康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被刷新。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无病即健康”,单纯只从传统的医学模式来认识健康。为了纠正这种对于健康单一而片面的认识,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在颁发的《组织法》序言中这样定义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该包含4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尽管此定义相当有争议,特别在其具体操作上不易评估,以及用到“完满”一词引发的相关问题。但是依然不影响这个现代健康概念对单一生物模式下健康的有利补充和发展,既考虑到了人的自然属性,又兼顾了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医学领域已经从建立在传统健康观念基础上的生物医学领域演化到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即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全面而立体的理解疾病和健康。《健康社会学》(F.D. Wolinsdy)一书中提出了“立体健康观”,认为健康有8种构成状态(表2-1):

表2-1 健康的8种构成状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对健康学研究的重点从模式的建构转向动态的平衡,将健康与个人满足相关联。黑尔斯(2005)就认为:健康可以定义为有意义的、愉快的生活,或者更明确的说是有目的地选择生活方式,这种选择的特点是将个人的责任和生理、心理以及精神健康得到更大的增强。崔维斯和瑞恩(1994)将健康描述为由自我责任和爱构建起的桥。自我责任和爱产生于正确的评价,这些正确的评价指的是我们既不是分离的个体也不是各个分离部分相加之和,健康是一个由极度不健康到高健康水平的连续体。他们认为:健康是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个过程、一个能量的有效渠道,是身体、心理和精神的结合,是你对自己爱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