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万达集团以其“订单式地产”模式,在商业地产经营中攻城略地,取得不菲收益。与此同时,万达集团开始涉猎电影产业,投资影院终端建设,即在全国的万达商业广场中建设电影城。是年,万达建立的第一家电影院——万达国际电影城在天津开业。2005年,万达正式组建自己的电影院线公司,将以电影为龙头的文化产业作为集团的支柱产业加以优先发展。其实,相对于国内有些企业和其他电影院线,万达在影院业投资经营上起步较晚;与其他拥有丰富的电影从业经验和资源的院线不同,万达进入发行放映行业可说是一个偶然或无奈的商业行为,其初衷只是想为自己的商业地产聚集人气。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万达进入电影业纯属被逼上梁山。万达集团在全国首创了订单商业地产的全新模式,并与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联合发展协议,在零售、百货、餐饮等业态上,万达集团都很顺利地找到了可以跟上万达连锁开发节奏的合作伙伴,唯独在电影院方面找不到合适伙伴,可是万达开发的购物中心中又不能没有电影院,在这种情况下,万达只好自己投资建设。”[1]万达院线总经理叶宁也曾向媒体透露:“万达开始做影院时,其实出于一个非常朴素的思想——万达的购物中心需要配套自己的电影院,因为没有人能做好,我们只能自己做。”[2]这两位老总的话听起来毫无玄机,可后来的一切足以证明,进军影院业,对于万达来说,是一个意义何其重大的决策!其意义就在于,这个决策“恰逢其时”地赶上了我国电影产业新一波改革发展大潮的到来,可谓极具战略性与前瞻性。
电影消费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作为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更是不可低估。将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可见,中国有13亿多人口,就2011年中国的影院数量而言[3],平均每14万人才拥有1块银幕。这一数字与美国相比差距甚远。美国现有3.2亿人口,却拥有近4万块银幕,平均每8000人就拥有1块。[4]而与我国相邻的一些亚洲国家,如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其影院银幕数也远远高于我国(平均每2万—3万人就拥有一块)。北京是我国影院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但目前也只有约120座电影院。全市2000多万人口,平均每4万人才拥有一块银幕。因此,当前我国电影市场开发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在此背景下,产业资本开始涌入电影消费市场也就实属必然了。21世纪伊始,中国电影产业虽尚未走出“转型”之阵痛,但电影票房仍连续5年保持25%到30%的增速,而且随着电影产业改革的深化,前景更加光明。对万达来说,这个时候进入影院业,无疑正逢其时。万达一上来就展现出积极姿态并出手不凡。比如它在国内最早建起现代化多厅影院,以其一流的理念、设计、施工、先进的放映、观影设施,努力与国际接轨,使广大观众享受到“超一流”的观影体验。这样,万达影院业以先声夺人之势,在当时还不大景气的市场条件下得以超常规发展,而到市场趋热之时,更是如虎添翼,大展宏图。2006年第一季度,影院观影人次同比增长33.36%,票房同比增长51.45%;1—6月,票房同比增长75%,现金流增长近千万元。而到年底,自有投资影院达到15个,影厅120个,全年票房收入1.15亿元,排名全国第5。电影院也从原来作为万达商业广场的一个配套产品,而成为集团支柱性产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