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电影“黑马”非《北京遇上西雅图》莫属。主演汤唯和吴秀波凭借此片人气飙升。这部江志强担任出品人、薛晓路导演的中小成本影片,成功地将观众的视线从好莱坞大片那里吸引过来。现在主流商业电影制作拼的都是资金投入、大明星和密集的宣传造势,中小成本电影在如此剧烈的商业竞争中,其实很难争得立足之地。因此,《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片取得不俗票房成绩,以其优良制作和真情实感赢得早就习惯于视觉奇观大片的观众群,确乎让人刮目相看。
需要看到,除了商业大片之外,各大电影院仍然不时有中等成本影片上映。以艺术影院放映为特色的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卢米埃影城,都会在每周定期放映小成本、低成本电影。但是,到了贺岁档这样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电影院可供观众进行选择的影片就变得越来越少,几乎除了大片,还是大片。
2000年之前,民营资本已经开始寻找合作方式制作中小成本电影。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叶大鹰执导的《红樱桃》等片,都是20世纪90年代民营资本进入中等成本电影制作的成功之作。随着电视的普及、音像制品租赁和购买的流行化,尤其是盗版及网络下载对老百姓娱乐生活无孔不入的渗透,大众审美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分流了大量电影观众,电影业为争取昔日观众重回电影院,掀起了大制作、高成本、大明星、大场面的新一轮竞争。21世纪以来,中国大片已经成为可以和国外大片相提并论的热门话题。地位尴尬而夹杂其中的中小成本电影如何显现民营电影创作上蓬勃的生命力,成为国产电影发展的重要聚焦点。
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2007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将国产电影分为三大档、四层次。豪华巨片投资规模一般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预期票房在8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中等制作影片一般投资为2000万元—1亿元,拥有较强制作班底,国内预期票房为1000万元—8000万元人民币;中小制作影片的投资为500万元—2000万元,有明星参与,国内票房预期为100万元至3000万元人民币;低成本影片投资一般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下。而张会军、俞剑红主编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9》,则把2007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分为“豪华巨片”、“中大制作”、“中小制作”、“小制作低成本电影”四个档次。从投资规模上划分,豪华巨片也就是所谓国产大片的投资多在8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拥有一线知名导演和明星的创作班底,国内票房预期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中大制作的投资为2000万元—8000万元,拥有较强创作班底,国内票房预期为6000万元以上。中小制作的成本为400万元—2000万元(小制作电影成本100万元—400万元),票房预期为2000万元以上,有明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