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不断开拓,在制作与生产方面进行了深度挖掘,彰显特色资源,激发了大众关注蓬勃发展的中国国产电影的热情,呈现出电影产业的强大优势。但是,电影产业优势并没有被有效地转化为中国电影在国际竞争中节节获胜的资本。寻取和保持中国电影的生机与活力,释放产业和市场内在的潜力,促进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的迅速成长,提高其电影产量与市场影响力,拓宽、延伸电影产业的设计思维和市场变革,促进其以更加多维、灵活的方式与开阔的襟怀走向世界,为现实提供创新和补缺的无限可能性,在实施电影市场战略上壮大产业链,这些已经成为电影产业、创意产业发展以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给人更多的期待。
民营电影业,是中国当代电影工业的重要而基本的组成部分。民营电影作为民营电影业涵指的电影生产、业态及传播的载体,内容丰赡,趋赴开放,具有重要的市场、文化意义与作用。
一、不断证实的所指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发展之快超过许多人的想象,各种事件迅速交替出现。在此之前,电影环境同样具有开放性本质。电影受到电视以及其他新兴媒体的冲击,电影生产发生转变,不断产生出新的真实与界线。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影业经济指标大幅下滑,适应市场的要求呼之欲出。1992年,全国放映收入从1991年的23.6亿元下降到19.9亿元;观众人次从1991年的144亿猛降至105.5亿。发行收入和放映收入较之前一年分别减少17.9%和15.7%。1992年,与全国放映收入整体下降一致,制片的收入只有1.68亿,不足总收入的1/10。其后几年的情况也并不乐观。1999年7月30日,《文汇电影时报》以《电影市场情况严峻 上半年票房下降》为题,披露了一个严重的情况:在连续几年票房下降的基础上,1999年上半年的票房“再趋滑坡”,而且下降率不是几个百分点,而是“全国各地的票房收入平均下降50%左右”!其中下降最多的是四川省,达60%以上。上海下降51%,广州下降50%。2000年,以全国最为举足轻重的北京市场为例,“据说上半年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1]。面对国内电影票房连年下滑的形势,中国电影产业政策制定者加快了调整和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