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成本电影创作者的判断
除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姜文以及一些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可以拿下豪华大制作的投资外,一般有号召力的影人还是相对少了一些。但这样的结构与群体分布也基本上是当下电影界可以维持的一个平衡状态。除了大片的视觉盛宴外,观众也需要中等成本的电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指出:“中小成本电影在2006年开始崭露头角,并发出了强有力的信息。《疯狂的石头》达到2000多万元票房,很多人为之惊讶;《东京审判》达到2400万元票房,大家都感到欣慰;《云水谣》已问鼎3000万元,《好奇害死猫》、《鸡犬不宁》、《天狗》等也达到或超过了500万元。主旋律影片《生死牛玉儒》、《大道如天》、《生死托付》、《真水无香》等,在政府的推动和行业的组织下,也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大道如天》票房1200万元,《生死托付》单拷贝已经卖出80多个。这些事实的出现,使几年来院线发行放映中形成的某些既定模式和观念发生着强烈的变化。”[1]近几年陆川、宁浩等新一代导演的制作费用也是越来越高,而这些人也都是从拍中小成本电影开始进行创作的。这些电影人成功转型分别开始拍摄具有个人风格的类型电影,有着较为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经验。导演高群书通过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手法拍摄电视剧,进而进入电影拍摄,以《千钧。一发》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并获得拍摄《风声》的机会。2010年他的《西风烈》一片,颇有风格化的中国式西部片的特点。2012年的《神探亨特张》则完全走的是中小成本电影的路子。影片请来客串的包括文化界的幕后名人和网络微博红人。虽然市场回报并没有达到制作公司的预期,但台湾金马奖却从艺术层面肯定和鼓舞了高群书以及和其一样的中小成本电影创作者。高群书一直是一个类型电影的实验者和学习者。提到中小成本电影的问题,他说:“很多都出在操作和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上。有一席之地即可,不必追求大规模票房。”[2]把自己的位置找对,寻找中等成本电影的准确受众,找准时机投放市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