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中国民营电影发展态势研究

第九章 当下民营电影公司与中小城市影院建设

字体:16+-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电影市场有着不同的体系和表征,伴随着经济主体的不断变化和丰富,参与电影投资已经不再是各大国有电影制片厂的特权。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稳固和繁荣,中国电影业从20世纪末期的生存危机里吸纳开放的思维,改变观念,革新经营理念,调整生产结构,积极寻求中国电影的自救之路。

2001年12月12日,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了修改后的《电影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了“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片”。这一政策降低了电影的准入门槛,将民营电影公司纳入投资主体,并给予其摄制影片的权利。这极大地鼓励了民营电影公司的生产热情,使得华谊兄弟、新画面等公司先后崛起,在国内电影市场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这些公司往往具有较为强劲的实力,独立出资、投拍的作品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奠定了一定的品牌地位。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多家公司合作投资、拍摄影片,降低了每家公司投资的风险。这对资金的周转和再投入有利,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公司参与到优质的电影生产中,积极竞争,强强联合。2001年12月18日,原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就实施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做出具体规定:减少发行层次、改变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发行公司和制片单位直接向院线公司供片。这两项管理条例颁布后,电影作为文化事业的体制改革悄然开启,新的电影产业的市场化诉求,融入了民营资本参与的从制片到发行、放映的整个过程,国内电影业有了新的推手,主角浓墨装扮,出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