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焕发出令人振奋的勃勃生机。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电影完成了自身的文化重构和身份认同,以民营电影为代表的各种社会资本全面复苏。“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这三大类型电影,拥有各自的创作特点与文化坚持。在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的探索与追求,并且共同支撑起中国电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繁荣”局面后,三大类型电影逐渐走向合流。
重返舞台的民营电影积蓄了太多能量和与生俱来的创作潜能。面对国际电影竞争的风起云涌以及娱乐媒体多元化导致的观众分流等复杂的国内市场形势,民营电影高调回归国内主流电影视野,充满诚意地主导了一场寻求当代中国主流电影模式的商业电影新实践,影响着中国电影新的创作格局。
中国电影创作正逐渐从数量扩张阶段进入到质量上的自体反思和提升阶段。形成中的中国电影新主流,创作主体代际不再有严格区分,类型意识和类型技巧明显提高,商业美学追求和价值观也受到重视。民营电影带给中国电影创作格局的影响,就如同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参与、创新与探索的作用一样,成为众所瞩目的大趋势。注入即活力,多样的设计思维与运作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电影理念和定位,活泼生动的题材元素,多元互动的国际化视角,使得民营电影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相对固定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