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元成功路:与农村青年谈人生选择

直面现实,争当“匠士”,多元求学路宽广

字体:16+-

跳出传统应试教育陷阱,直面现实生活,通过多元求学途径,积极提升自己的生存和职业技能,是农村青年的明智选择。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发展大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到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身份也从“天之骄子”到“普通职业者”转变,原来大学毕业就理所当然地“吃公家饭”,逐渐转变为“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到现在已经发展到需要“面向市场,自主择业”、与农民工平起平坐竞争还未必有优势的普通待业者之一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学历越来越高的大学毕业生,与吸纳能力有限、职业岗位要求技能化和低重心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在规模和结构上产生严重矛盾与错位,致使近年来出现令人普遍恐慌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据统计,2000年至200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和495万。在如此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供给压力下,社会和市场能够提供的“适合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问题相当严重。近年来屡次发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由于过于拥堵发生踩踏事件,玻璃门竟被汹涌的人潮轰然挤倒,电梯被挤变形,洽谈会场“不是战场胜似战场”,真可谓“硝烟弥漫”。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们十分恐慌,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工作四面出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的可以说是“奇招迭出”。例如,北京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在校园打出“陪聊”牌子;有的女大学生在应聘简历中突出“姿色”优势,或投靠男友挂靠搭配“曲线就业”,还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自觉到职业技术学校“回炉”,以便获得欠缺的操作性职业技能。

可以说,整个学校教育从组织体系、教学内容到评价系统处于层层应试、学历至上的僵化封闭状态,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供给与社会经济需要、尤其是当地和社区经济发展需要相脱节。农村教育实际上就是“脱农教育”,若能升学便可“脱农”,大量升学无门的学生因在学校没有职业技能方面的必要训练,回乡后反而难以适应农村社区生活及经济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