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元成功路:与农村青年谈人生选择

吃青春饭不是问题,仅靠“青春”吃饭很有问题

字体:16+-

青年人要积极进取,要有内在的精神追求。如果摆正态度,再苦再累的工作和生活现实,你都会感到苦中有乐。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又说:青年人,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一个人要有点精神,而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就更是要拥有不只一点的精神追求。

回顾60多年共和国的世事民情演变,特别是青年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我们可以从中折射性地看出,当代青年人在生活态度及工作价值判断上,究竟面临的是怎样一种困境和问题。

旧中国“一穷二白”,人们在专制制度下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劳动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一种异化自己人性的苦难经历,是一种“牛马不如”的生存状态。生活在这样的情形下,不要说是“不满”,那简直是一种怒火中烧的“愤懑”,这种愤懑往往在忍无可忍时引发出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

新中国成立,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由此激发出20世纪50年代那样“大干快上”、“战天斗地”的劳动热情。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因素“历史性”地耦合,广大民众再度陷入不幸。

在一系列“**”口号煽惑下,工作价值和人生意义曾一度被扭曲到荒谬绝伦的地步。于是,“积极性”变成“消极性”,整个社会在一片“虚张声势”的虚假繁荣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改革,真正使广大农民有“一夜之间就到了共产主义”的感觉,一时间新的“劳动热情”被极大调动起来,经商做工、劳动致富再次形成一种“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但是,经过几年的忙活,不少人突然感觉迷失了生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