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扩张政策
1.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形势
俄国地位的上升是18世纪欧洲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最重要变化。18世纪初,欧洲强国有法国、奥地利、英国、荷兰和瑞典,那时还没有俄国的位置。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年)和“北方大战”(1700—1721年)结束以后,欧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英国、俄国和普鲁士的实力大大加强,法国在欧洲的绝对地位动摇了。英法两国争夺海外交通和殖民地的斗争成为西欧的主要矛盾,而原来16—17世纪法国同哈布斯堡王朝的冲突降到了次要地位。法国改变了长期以来联合瑞典、波兰和土耳其反奥地利的政策,转而同奥地利结盟;英法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无暇顾及俄国和普鲁士力量的迅速膨胀。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中,普鲁士打败了奥地利,夺得了西里西亚,开始问鼎德意志的霸权。而奥地利仍巩固了在中欧的统治,并把全部匈牙利纳入自己的版图,不断向巴尔干扩张。地处东欧的俄国,自从打败瑞典以来,积极参与欧洲事务,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又一举击败普鲁士,成为欧洲头等军事大国。
1762年,当“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丈夫被杀后登上王位的时候,国际形势从来不曾这样有利于沙皇政府推行其侵略计划”。“七年战争把整个欧洲分裂成两个阵营。英国摧毁了法国人在海上、在美洲、在印度的威力,然后又把自己在大陆上的同盟者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抛给命运去摆布。这后者,在1762年……已经濒于毁灭……只得投身到刚即位的俄国女皇的脚下,而不能有其他的选择”。[1]俄国的几个近邻都已不是俄国的对手了。“北部是瑞典,它的实力和威望正是由于查理十二世作了入侵俄国的尝试而丧失的……南部是已成强弩之末的土耳其人和他们的纳贡者克里米亚鞑靼人……波兰……处于完全土崩瓦解的状态;它的宪法使得任何全国性的行动都无法采取,因而使它成为邻国可以轻取的战利品……从18世纪初开始,波兰就靠混乱维持着……”[2]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时期(1762—1796年),正是利用这样有利的国际形势,在南方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打通了进入黑海的出海口;在西方三次瓜分波兰,合并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