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与《铁申和约》
俄国在1768—1774年俄土战争中的胜利,《库楚克—凯纳吉条约》的签订和对波兰的瓜分,扩大了俄国在欧洲的影响,开辟了俄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新时期。国际形势对俄国非常有利,叶卡捷琳娜二世正是利用了这种环境,展开了俄国外交。其重要成果之一,是大大加强了俄国在德意志帝国的阵地。奥地利和普鲁士为争取在德意志的优势地位而展开的激烈对抗,促使双方都想把俄国拉到自己方面来。
普鲁士在1768—1774年俄土战争中对俄国采取了两面政策的态度。战争的结果促使腓特烈二世更加反对俄国。但是,普鲁士希望恢复俄普同盟条约,用以作为对奥地利斗争的工具。俄国看透了腓特烈二世的用意,便顺水推舟,在1777年恢复了同普鲁士的同盟条约,借以保证对普鲁士外交活动的控制。
1778年,奥地利和普鲁士为巴伐利亚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严重分歧并导致一场战争。巴伐利亚邦的统治家族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现任的选帝侯没有子嗣,嫡系行将断绝。这时奥地利要求巴伐利亚在选帝侯马克斯·约瑟夫死后订立一个条约,承认哈布斯堡王朝对下巴伐利亚的要求,明德尔海姆领地以及波希米亚在上普法尔茨的前采邑应立即割让给奥地利,而不管当地居民的异议。奥地利军队占领了这些地区。普鲁士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奥地利扩大它在帝国内部的地盘,因而表示激烈反对,并把军队开进了波希米亚。作为俄国的同盟者,腓特烈二世希望获得俄国的军事援助,但叶卡捷琳娜二世想作为这次王朝战争的仲裁人。她一面向维也纳提出一项威胁性的宣言,要玛丽亚·特蕾西亚“充分满足德意志诸侯的正当要求”;另一方面,俄国驻普鲁士的代表“摆出一副代表本国宫廷前来向德意志发号施令的全权公使的架势”。根据普奥双方的要求,俄国和法国一起作为调停人。1779年5月13日,普鲁士和奥地利在铁申签订了和约。俄国保持了对普鲁士的良好关系,但不允许它实际上加强自己;奥地利也没有实现自己的要求,它从巴伐利亚获得一块约6万居民的地方——因县,作为对它的众多要求的一点补偿。俄国政府仲裁了这场普奥之间的纠纷,得以在德意志帝国内保持对它的利益所必需的力量平衡。俄国被承认为德意志帝国的法律保证人之一,给了它在某种程度上操纵德意志事务的权利。从这时起,照当时人们的说法,俄国便似乎成了“帝国的一员”,可以“随心所欲地”参与德意志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