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俄国与欧洲:一个国际关系史的视角

五、俄、普、奥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

字体:16+-

在1772年波兰第一次被瓜分以后,由于面临民族灭亡危机,波兰爱国者起来斗争。以胡果·科翁泰和斯,斯塔希茨为首的进步中、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组成爱国党,与市民和部分农民结成联盟,1788年召开议会,继续进行国家制度改革。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波兰议会在1791年通过《五·三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废除自由否决权,实行三权分立,实行信教自由。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利用波兰反动贵族,策划直接干涉,于1792年5月派出10万俄军入侵波兰。波兰爱国志士在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将军和塔·科希秋什科指挥下奋勇抵抗。而国王斯·波尼亚托夫斯基迫于俄国女皇压力,下令停止抵抗。科希秋什科被迫离开波兰,侨居德累斯顿。以胡·科翁泰为首的议会领袖也逃亡国外。侵略军占领华沙,宪法被废除。

1793年1月23日,俄国同普鲁士在彼得堡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条约。奥地利因忙于干涉法国革命,未能参加。根据这个条约,普鲁士得到了垂涎已久的格但斯克和托伦两个市和大波兰的几个省,以及玛佐夫舍地区的一部分,面积共5.8万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俄国占领了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白俄罗斯和立陶宛的一部分,即德鲁亚—平斯克—兹布鲁齐一线以东地区,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

经过两次瓜分,波兰只剩下2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400万人口。但是波兰爱国志士,以“不自由毋宁死”的英雄气概,决定发动全民武装起义,来回答侵略者的瓜分。塔·科希秋什科被推举为起义领袖。科希秋什科出身于白俄罗斯西部一个中等贵族家庭,曾留学法国,深受进步思想影响,1776年赴美,为美国独立战争奋战7年。1784年回国,投身于祖国独立事业。1794年3月24日,科希秋什科率众在波兰古都克拉科夫举行民族起义。起义者宣誓为“保卫民族疆界、国家完整、重获主权和奠定普遍自由”而战。起义开始后,得到全国各地响应。4月18日,华沙人民和爱国官兵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解放了首都。面对波兰全民族起义,俄、普、奥忙调大军镇压。叶卡捷琳娜派苏沃洛夫率军开赴华沙。起义军民进行英勇抵抗。科希秋什科在战斗中3处负伤,坠马被俘。11月6日华沙失陷,起义者遭残酷镇压。“波兰倒下了,但是它的反抗拯救了法国革命……我们西方人永远也不会忘记”(恩格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