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1856年欧洲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以英、法、土耳其(后来有撒丁王国参加)为一方,以俄国为另一方。这次战争是欧洲列强在近东长期争夺的结果,是他们在“东方问题”上多年酝酿的矛盾的爆发;同时它又是19世纪国际关系史的重要转折点,并对19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对欧洲、亚洲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克里米亚战争是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历史问题。
一百多年来,欧、美及俄国学者对这次战争进行了大量研究,公布过许多重要资料,也发表过不少专著。[1]这许多研究成果给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和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但是,因为对战争起源与战争责任问题的研究,与研究者所持的政治立场与态度有密切联系,因而总是不能不受一定的限制。比如西方有些著作在分析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及责任时,只着重揭露尼古拉一世夺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的野心。而另一些以较为“客观”的立场和面目出现的著作,也受其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影响,或者限于从外交活动和文件往来中考察交战各国政治活动家的动机;[2]或者从公众舆论及人们的心理状态去捉摸战争爆发的原因;[3]因而他们对战争责任的指控总是很难令人信服。于是,有的著作尽管做了大量研究,最后只能得出“所有主要强国都希望和平”[4]的结论,而把战争的发生归之于领导人的误解或者判断的错误。20世纪30年代,英国“东方问题”专家,研究克里米亚战争的著名权威H.坦帕利感到这个问题的棘手,他只好宣称:“克里米亚战争的起源还没有被完全揭示。”[5]苏联学者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起源问题的研究,都是着重揭露拿破仑三世的“战争阴谋”和英国的“狡诈外交”(特别是指责帕麦斯顿和斯特拉福德·坎宁子爵的煽动)。塔尔列院士的《克里米亚战争》一书,曾引用大量经济材料,在分析战争的经济背景上还是比较好的,但书中也是强调英法的责任为多。